美國《新共和》雜誌網站4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道德危機有多嚴重?兩歲孩子也是有心機的虛無主義者 中國孩子的考試成績或許令西方羡慕,但孩子們也面臨諸多挑戰——父母沉重的期望、同齡人中的性別失衡,以及空氣污染的影響。這份清單還得加上一項:在變化的道德世界里尋找方向。在中國人類學家徐靜看來,中國正忍受道德危機的劇痛。
  “所有中國人都在討論這種道德危機,”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攻讀博士學位的徐說,“客觀上無法證實它存在,但它出現在公共話語及人們的日常交談中。”
  “傳統上,中國社會結構由嚴格的等級決定,快速現代化已‘引發社會嚴重的焦慮’”,徐在上周由心理人類學協會的期刊《思潮》發的論文中寫道。這場“道德危機”偶爾引發國際關註,如發生在廣東佛山的“小悅悅事件”。
  為瞭解現在的教師和父母在向孩子灌輸何種價值觀,徐在自己兒子位於上海的幼兒園展開人類學研究。她用一年觀察孩子的課堂和課外活動、與學生聊天併發放問卷、進行訪談。
  “由於擔心獨生子女過於自私,”徐寫道,分享“被視為提升孩子社會性和慷慨的第一步。”教師定期組織“分享日”活動;在有學生過生日時,教師會表揚與同學分享蛋糕的“小壽星”。
  不過徐也發現即便是兩歲孩子,也模仿他們看到的刻意的成人行為,即為發展普遍存在於中國的典型利益互換:關係。有一次,徐看到一個兩歲孩子建議教師給校長送一份生日蛋糕並說,“你應該跟你老闆套套磁,你懂的。”
  徐隨後設計了一項實驗試圖瞭解孩子分享的動機。她給每個孩子兩塊糖並要求他們將其中一塊送給同學;幾乎所有孩子都同意分享。接下來給他們兩個選項:將糖匿名還是裝在寫有自己名字的信封里送人。結果90%的孩子選擇簽名信封。
  我們需要更多的跨文化研究以瞭解這種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僅限於中國孩子。權衡利他主義和獨立對全世界所有教師和父母來說,都是難以把握的,但對於正經歷迅猛變革的社會而言,這種困難可能會表現得更突出。  (原標題:美媒:中國兩歲孩子也是有心機的虛無主義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j83vjmm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